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更多 > 看图说文

影视跨过界还要扎下根

  近期,跨界成了业界热门词汇。电影导演王家卫首次跨界执导电视剧《繁花》,就打破了电视剧创作使用写实手法、生活流叙事的惯性思维,以独具风格的镜头语言和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打造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艺术质感;很多传统影视从业者投身如火如荼的微短剧创作,推出《女神酒店》《亲爱的乘客,你好》《柒两人生》等优秀作品;广告导演拍起网剧;擅长剪辑短视频的UP主挺进长剧集领域……一时间,跨界创作频现,跨界作品出圈,使“跨界行为到底是降维打击还是突围创新”的话题成为业界焦点。

  这一现象与当下网络技术不断升级、硬件设施更新迭代有关。近年来,无论是在图像分辨率还是音频编解码技术方面,不同媒体终端在视听效果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家庭影院让人们在家也能沉浸式体验电影院的观影氛围;戴上3D眼镜,手机屏幕也能观看3D电影;手机短视频还能投屏到大屏幕观看。不仅如此,“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是大趋势,以往必须在电影院里、电视机前等规定场景观看的作品,如今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观看渠道、观看方式、观看场景。这些改变使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等早前因视听效果高下、观看场景不同而区分的概念边界越来越模糊。面对媒介与受众环境的巨变,原本只专注于某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者也打开视野、拓宽思路,纷纷投身跨界创作。

  影视从业者跨界,还有很多创作、传播方面的考量。比如,跨界可以探索更多融合点与创作面,让不同门类的创作手法互相借鉴、各取所长,改善作品的单一形态与表达形式,给公众带来多重观赏体验。由戏剧导演参与创作的电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在文化访谈形式里嵌入舞台剧的情景表演,用“戏剧+影视化拍摄+访谈”的融合方式呈现中国故事。创作跨界本身也是新闻点,能引发舆论关注,提升作品影响力。电视剧《繁花》2020年官宣由电影导演王家卫执导时,就引发了大众热烈讨论。拍摄几年间,王家卫与剧作的各种新闻偶有曝光,更是吊足了观众胃口。所以,该剧还未开播,就在微博“剧集繁花”话题获得超10亿的阅读量。

  可见,跨界能形成鲇鱼效应,激发影视创新活力,提升作品传播效力。然而,跨界也不是万金油,创作者涉足新领域的作品很容易引发舆论争议。比如,观众在肯定冯小刚的跨界之作《回响》具有电影感的镜头、色调的同时,也对作品披着悬疑剧外衣却悬疑氛围不浓,悬疑戏份与情感故事脱节等问题表达不满。《繁花》的口碑也褒贬不一,批评声音主要集中在叙事结构凌乱,剧情故作高深,画面角度刁钻,镜头不停切换,叙事云里雾里等方面。电视剧导演转战电影领域也多有失手,有的作品甚至出现豆瓣评分3.1分的低分。

  部分在原有领域叱咤风云的创作者之所以到新领域出现水土不服,主要是因为他们虽然“跨过界”,却未能“扎下根”。由于媒介形态各异,不同的影视门类在叙事策略、镜头语言、情节设置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即使是某个领域相当有造诣的名人大家,在新领域也只是缺乏准备和积累的新人,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许多技术需要更新。而当下有的跨界者纯属“玩票”,想借着人气在其他领域“圈钱圈粉”,消费自己的知名度,制造舆论话题;还有的创作者虽然创作态度认真,创作思维却没有从原有领域跳出来,以旧方法应用于新创作,未能掌握新领域的创作要义。如此一来,市场不认可,观众不买账,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跨界虽然不要求创作者能快速达到该领域最高创作水准,但至少应让观众看到创作者的诚意和新意,即在一定的专业储备和艺术积累的基础上,表达对自我的大胆突破和对跨界领域的虔诚热爱。

  把眼光放长远,电影、电视剧、网络剧等艺术门类不是几条平行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在某个地方握手。从影视史上第一部作品《火车进站》开始,不同领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握手,才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可见,形态、时长、器材,从来都不是创意的束缚。影视从业者应该在深入了解新领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不同门类的跨界探索中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平衡点,为影视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桑丹、李蕾,分别系媒体人、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本报记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影视跨过界还要扎下根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武若曦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