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油价有点“扛不住”了 欧佩克+增产引发震荡。欧佩克+最新消息显示,在沙特阿拉伯等成员国的推动下,该组织同意在6月份大幅提高产量,使得4月至6月期间新增总产量接近100万桶/日。尽管四月份石油价格和需求疲软,欧佩克+仍决定以快于预期的速度解除之前的减产协议,这令许多人感到意外。
背后的原因在于,部分国家通过增产措施来规范甚至惩治那些不遵守产量约定的成员国。有消息称,如果一些国家继续不遵守之前主导的产量配额并提供补偿性减产,欧佩克+可能在6月份会议上继续同意7月份再增产41.1万桶/日,并在今年10月底前彻底解除每天220万桶的自愿减产计划。简单来说,原本大家约定一起减产以提高油价,但一些国家没有遵守协议,导致主要产油国提前结束减产,让油价进一步下跌。
这种内部“博弈”恰好遇到全球贸易争端升温及美国经济萎缩,使今年国际油价上涨势头受到抑制。ICE布伦特价格在4月份下跌超过18%,从年初的75美元/桶降至当前的61美元/桶左右。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石油市场在四月初因一系列贸易关税声明而被扰乱。由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及欧佩克+国家增加供应的可能性增强,基准原油价格跌至四年来的最低水平。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破60美元/桶,后回升至65美元/桶左右,最终稳定在61美元/桶附近。虽然进口到美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精炼产品获得了关税豁免,但整体上仍然可能刺激通胀,减缓全球经济增速,加剧市场担忧。
此外,非欧佩克+成员国的主要产油国也不会甘于落后,它们的供应也将增加。据IEA预计,今年非欧佩克+成员国石油公司的总供应量将增加130万桶/天,即使2026年美国供应扩张放缓至28万桶/天,巴西、圭亚那和加拿大也将成为其他主要增长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