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数月,胡塞武装使用廉价无人机与简易导弹频繁打击全球最繁忙的航运线,迫使美国海军投入数十亿美元应对。他们仅用几架改装的民用飞行器与废旧电子零件便达成了这一目标。战争不再需要大国许可或高楼林立的军工厂,而是一个程序包裹着愤怒,一块电池承载着意志。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隐喻,像一颗小小的钉子,狠狠钉入了全球秩序的外壳。
为躲避胡塞武装攻击,美军“杜鲁门”号航母上的一架F-18战机坠海。类似无人战争场景在全球各地悄然上演。在乌克兰前线,FPV无人机如蝗虫般在战壕上空盘旋;在加沙街头,一辆汽车被无人机携带的导引弹头精准清除。无人化战争从战术边缘走向多个战场的现实主力,不宣战、不对称、不依靠传统军力,模糊了战争与非战争的界线。主流战争观念仍滞留在“国家对国家、军队对军队”的旧逻辑中,难以意识到战争形态正在被重写。无人化并不意味着取代所有人力,而是以更低成本、更高频率、更小规模扩展出更多模糊空间。这种战争正从“突发性事件”转变为全球秩序中的“结构性要素”,深度嵌入国家安全、外交、经济与技术体系之中,改变了国家间权力的运行方式,重塑了我们对安全、边界乃至未来的集体预期。战争从可识别的暴力行动,转变为一种弥散在全球结构中的持续机制。
无人战争的出现是一场深层的作战逻辑变革,呈现出低门槛化、去中心化、非对称性增强三个关键特征。发动战争不再局限于国家层级的资源动员,一套市售无人机加上开源控制系统就可能对大型军舰或指挥车发动有效打击。现代无人战争鼓励并行攻击、自主决策,作战方式从集中型命令控制转向多点分布式执行,类似于分布式的数据网络。无人战争降低了“弱者的开战成本”,提高了“强者的防御难度”。胡塞武装、车臣特种小队、乌克兰民兵化作战单位等非国家/边缘行为体利用无人系统成功实施多起战略打击,而传统军队却要耗费数百万美元应对每一波“低成本袭扰”。2025年4月,美军杜鲁门号航母在红海为规避胡塞武装发射的无人机和导弹紧急转向,导致一架正在拖行的F/A-18E战斗机滑落入海,造成数千万美元的损失。这揭示了低成本攻击引发的高强度防御反应及其对战争资源结构的深刻冲击。无人战争的本质不仅在于工具的更换,还在于打破了国家对战争的垄断,将原本由国家主导的战争权力裂解为一种多点涌现、低成本执行、跨平台协作的新机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