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武装与中东政治的复杂关联 宗教对立与地缘博弈。胡塞武装的意识形态根植于也门北部的什叶派宰德派信仰,其教义与以色列的犹太教国家属性形成直接对立。宰德派作为什叶派分支,历史上长期处于也门政治边缘。2015年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后,其宗教身份进一步强化了对“异教徒”的排斥。胡塞武装将以色列视为“侵占阿拉伯土地的异端”,认为其存在是对巴勒斯坦穆斯林和阿拉伯世界信仰的压迫。这种宗教对立在组织口号中体现为“真主至大,美国去死,以色列去死,犹太人受诅咒”,成为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来源。
胡塞武装自诩为“阿拉伯抵抗力量”,将对以色列的袭击与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绑定。自2023年加沙冲突升级以来,胡塞武装多次宣称其远程打击行动是为了“解除对巴勒斯坦的封锁”。这种立场不仅契合阿拉伯世界的普遍反以情绪,也使其获得地区话语权。例如,2024年12月胡塞武装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海上封锁,并通过袭击红海航运通道施压,试图迫使以色列停止对加沙的军事行动。
伊朗的深度介入是胡塞武装对抗以色列的关键支撑。作为“抵抗之弧”(包括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等)的重要成员,胡塞武装接受伊朗提供的弹道导弹、无人机技术及军事训练。伊朗通过这种代理人模式,既避免与以色列直接冲突,又能扩大在中东的影响力。以色列情报部门评估显示,胡塞武装储存的伊朗武器足以支撑“未来数年的持续打击”。双方的合作已形成战略默契:胡塞武装2024年6月宣称击中美军航母的舆论战,实则为伊朗牵制美国中东部署的战术配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