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但最终却被迫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关税降至30%。这一结果让全球震惊,原来美国在面对强硬对手时也难以坚持到底。欧盟迅速列出950亿欧元的报复清单,印度则提高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日本也表达了强烈不满。
去年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后,中国采取了反制措施,大幅提高了对美国大豆、汽车和芯片的关税。这场贸易战持续了一年多,美国企业开始感受到压力,通用汽车亏损严重,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几乎停产。今年5月,双方签署协议,美国将关税降至30%,中国也相应降低关税至10%,但在关键技术领域仍保持坚定立场。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签字时显得非常不悦,因为这是三十年来美国首次没有获得“中国必须购买多少亿美元商品”的保证就签署的协议。《纽约时报》批评称这是一份投降书。
欧盟看到中美协议后,立即开始计算对策。德国大众发现如果采取类似中国的强硬立场,可以减少150亿欧元的汽车关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随后公布了报复清单,包括对空客飞机、福特皮卡和加州红酒等商品加征关税,总价值达950亿欧元。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带着多家企业访问北京,中石化与之签订了80亿欧元的炼油厂订单,直接排除了美国页岩油。法国总统马克龙则计划将雷诺电动车生产线迁至武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