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秋后算账暴露外交策略矛盾 报复行动引发连锁反应。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历了一轮激烈的冲突后,虽然表面上达成了停火协议,但后续影响远未结束。印度政府并不打算就此作罢,反而开始对几个被认为支持巴基斯坦的国家进行报复。
土耳其和阿塞拜疆成为印度报复的主要对象。在印度对巴基斯坦发动“朱砂行动”之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声援巴基斯坦,称赞其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并表示将继续支持巴方的和平努力。阿塞拜疆外交部也谴责了印度的军事行动,呼吁各方保持克制。这些表态让印度感到不满。
印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回击,包括经贸、旅游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印度贸易商联合会宣布中止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进出口合作,一些在线旅游平台也开始提示印度游客不要前往这两个国家。此外,印度暂停了与土耳其高校的学术合作,尼赫鲁大学、贾米亚大学等多所高校切断了与土方的联系。民航部门还撤销了土耳其企业在印度机场的服务合约。
尽管印度的经济体量庞大,但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有限,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经贸联系也不密切。例如,阿塞拜疆对印度的出口额不到200万美元,而土耳其对印度的出口仅占其总出口额的0.64%。因此,印度的抵制更多是一种象征性的立场表态,难以直接改变两国政策,但在国内舆论上制造了压力,让不少印度人感到满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