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断供C919发动机,国产大飞机要“夭折”?2025年5月29日,美国商务部以“国家安全”为名,宣布暂停向中国商飞C919客机出口LEAP-1C发动机及其相关零部件。看似是基于安全考量,实则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图——迫使中国放松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如今,我国已经对钐、钆、铽等7类重要稀土材料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些稀土元素在航空航天、半导体等高科技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在稀土出口管制上的举措,已经严重影响到其军工、半导体等关键领域,而C919的发动机因此成为了美国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的一个工具。
尽管一些人对于此消息表示担忧,认为我国的国产大飞机项目可能会因美国的制裁而遭遇“夭折”,但不必过度忧虑。事实上,中国的国产大飞机项目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我国在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的突破,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C919之所以选择使用LEAP-1C发动机,主要是考虑到其在商业上的优势以及打开西方市场的潜力。由美法合资公司CFM生产的LEAP-1C发动机,不仅符合C919的需求,也加速了C919在欧洲市场的适航认证(EASA)。美国此次所谓的“国家安全”理由,其实更多是为了保护波音公司的市场份额。
如果美国真心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那么它应该在五年前就停止对LEAP-1C发动机的供应,而非在今天才做出反应。早在2020年,美国就曾威胁中断LEAP-1C发动机供应,但在特朗普政府的压力下,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威胁。即便在五年前美国威胁断供时,我们并未感到恐慌,更不用说现在。首先,中国商飞公司已经为LEAP-1C发动机储备了充足的库存,足以应对到2026年。为什么是2026年?因为商飞早已为美国可能的断供做出了周密的预案。其次,国产CJ-1000A发动机的适航认证预计将在2025年底完成,并将在2026年投入商用。
CJ-1000A发动机是由中国商飞为C919量身定制的涡扇发动机,目标是打破欧美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垄断。该发动机已经进入了适航认证的最后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搭载于C919机型,并在2026年投入使用。如今,C919已经在国内航线开始稳步运营,订单量突破1200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0%,而且在欧洲的适航认证进程也在加速推进。如果五年前美国曾威胁中断发动机供应,而我们在这五年里毫无准备,那才真正是错误的决策。然而,中国在这项战略意义重大的国产大飞机项目上,早已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