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 精密制造的挑战!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但目前进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今年4月中旬,特斯拉采购团队访问宁波一家供应商进行审厂,消息传出后,该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停。自特斯拉2022年首次展示人形机器人以来,A股相关板块涨幅显著。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生产过程复杂且成本高昂。弗里蒙特工厂的机器人制造区显得杂乱无章,工程师手工组装零件,地面上散落着电线和包装材料。尽管全球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人形机器人的生产依然高度依赖手工。据估计,特斯拉今年将交付约5600套零部件,而中国公司宇树预计出货4000台,智元则预计卖出超千台。整体来看,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预计出货近2万台,远低于劳力士手表的产量。
尽管人形机器人尚未达到科幻电影中的灵活程度,但市场对其寄予厚望。人们期望技术能解决现实问题,如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工作效率等。然而,大规模生产尚未开始,数千名工程师已经为此忙碌多年。特斯拉与部分供应商签订供货协议,标志着这一实验品正逐步走向工业化。
人体结构极其复杂,人形机器人难以完全复制。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通过约30个执行器完成动作,这些执行器占硬件成本的55%。特斯拉采用直线关节替代旋转关节,以提高力量和精度。此外,特斯拉还使用行星滚柱丝杠和减速器来增强机器人的性能。六维力传感器和电子皮肤等新型传感器也在研发中,以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