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为何在中美谈判前放松稀土出口 战略试探。通话确实打通了,特朗普这边还没坐热椅子,中国那边的善意就精准抵达底特律的车间。2025年6月初,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确认中美即将在下周举行新一轮贸易谈判,稀土问题将居于议程核心。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表现得志得意满,宣称这场谈判将有助于缓解中美因关税战产生的紧张氛围。
几天前,中国对美稀土出口监管出现松动。通用、福特和斯特兰蒂斯三家美国车企被临时发放进口许可证,时限最长六个月。外交部回应媒体追问时态度微妙,既不否认也不遮掩,放风已成既定事实。这不是求同存异,而是战略试探。
稀土是中国的一张牌,若要给中美谈判设一个气压计,那稀土就是最敏感的水银柱。4月以来,中国对稀土原材料和磁铁出口的管控升级,外界迅速感知压力:日本铃木被迫停产部分车型;美国福特承认因稀土供应紧张某些生产线短暂停工。商务部随后声明,对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属国际惯例,申请审批皆依法有据。潜台词明确:我们不是封锁而是合规,不是政治打压而是监管手段。你要稀土?那你得讲规矩。
中方手牌不多但张张精致。除了稀土,还有对美芯片原料的准入管制、对外资并购的审批窗口以及对美国资本流入流出的审查权限。稀土只是名义之牌,真正的博弈在于节奏的掌控权。中方早已明确日内瓦会谈后“严肃执行了协议”,球踢回去了,该美国给答卷了。所谓“撤销消极举措”指的是加征关税、技术制裁、投资限制这些系统性障碍。特朗普若想拿到实利,仅靠通个电话还远远不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