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谈判迎来关键时刻,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亲自参与谈判。6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为谈判定下基调。双方围绕关税、稀土出口和技术管制展开激烈博弈,这场谈判不仅关乎两国关系,更可能深刻影响全球供应链的未来。
6月9日至6月10日,中美双方在伦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经贸磋商。与此前日内瓦谈判不同,美方团队新增了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卢特尼克是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他的加入表明关税和出口管制问题可能成为谈判的核心议题。尽管财政部长贝森特仍是主导人物,但卢特尼克的到场提升了谈判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本质上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源于其经济结构性问题,而非中方刻意造成。文章强调,拆除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畅通双向合作,是推动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中方坚持平等协商的原则,不接受单方面压力。
本轮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关税、稀土出口和技术出口管制上。美方在谈判第二天表示愿意取消近期针对芯片设计软件、喷气发动机零部件等领域的限制措施,以换取中方扩大稀土出口。然而,这些让步仅限于近期出台的限制措施,并未涉及高级AI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中方对此表现出谨慎态度,稀土资源作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方在这一领域的让步空间有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