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主战派与主和派发生分歧了吗 权力格局剧变。6月13日凌晨,以色列200架战机突袭伊朗首都德黑兰,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等至少8名高级将领和6名核科学家被精准“斩首”。几小时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紧急任命陆军司令穆萨维和革命卫队地面部队指挥官帕克普尔接替要职,并誓言“严厉惩罚以色列”。
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支持以色列的行动,称美国当然支持以色列,并指出那些本应在谈判桌前签协议的强硬派现在都已死亡。他还透露,以色列行动时,他给伊朗的60天谈判期限刚过期一天。这三句话揭露了美国在这次行动中的角色,表明这场空袭是对伊朗权力结构的一次精准清洗。
空袭发生前48小时,美国驻伊朗周边国家的外交人员突然集体撤离。6月11日,约旦、伊拉克等国的美国领事馆以“安全评估”为由关闭,当时舆论猜测这是防范伊朗报复,事后证明这是以色列空袭的预警信号。袭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行动将持续多日,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则声明未参与军事行动,同时警告伊朗不得反击美国目标。
此次空袭的时间线显示,4月12日美伊在阿曼启动首轮间接谈判,此后五轮均因核设施分歧僵持。就在第六轮谈判预定前48小时(6月15日),以色列发动了突袭。阵亡名单揭示了伊朗权力格局的重大变化:被炸死的全是哈梅内伊的嫡系鹰派,包括海外“抵抗之弧”的总指挥、本土导弹部队的掌控者以及核设施安保主管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