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15日,位于落基山脉脚下的加拿大小镇卡纳纳斯基斯迎来了一场被寄予厚望的七国集团(G7)峰会。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会议一开场便笼罩在沉重的气氛中,不仅缺乏往常的协调与热情,连会后联合公报的发布都未能达成共识。加拿大总理卡尼在会议前夕公开表示,为了避免与特朗普政府爆发争执,考虑放弃发布G7联合声明这一历年惯例,也预示了本届峰会的低迷走向。
峰会尚未过半,裂痕已然显现。据各方消息透露,此次G7的核心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贸易关税、伊朗与以色列的军事紧张局势,以及俄乌冲突的走向。然而,这三大议题在各国磋商过程中不仅没有形成有效共识,反而不断暴露出成员国间的深层矛盾。
先来看贸易关税问题。本次峰会,日本再次尝试在关税问题上寻求突破。首相石破茂在会中主动提出重新审视美日之间未果的多轮贸易谈判,意图借峰会平台争取更多美方让步。然而,两国领导人即便进行了长达三十分钟的闭门磋商,最终也未能就具体关税调整达成一致。从现场照片中石破茂略显尴尬的神情来看,谈判显然缺乏进展。
相比之下,英美之间的贸易协商则顺利得多。6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峰会现场正式签署了双边贸易协议。根据协议,英国对美出口的汽车若在10万辆以内,将享受10%的关税优惠,相较此前25%的高税率无疑是一大进展。虽说超出配额的产品仍面临27.5%的高额关税,但对当前英国而言,这已经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此外,英国制造的飞机零件和劳斯莱斯发动机也将获免税待遇,而作为交换,英国将向美国采购总值约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斯塔默在签约仪式上的灿烂笑容,无疑说明了英国对这份协议的满意程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