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胜负手是导弹产能吗 导弹决定论的局限性。网上流行一种激进的说法,称导弹能决定战争胜负。只要进行一次导弹袭击,就能瞬间消灭敌军主力,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这种观点在讨论台海问题时尤为常见。
现代战争中,导弹确实备受重视。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在伊朗和朝鲜的阅兵式上,导弹总是闪亮登场,气势磅礴。有人认为,只要导弹数量足够多,其他登陆、空军、海军等都得让路。甚至有人将这一思路应用到台海问题上,声称东南沿海火力全开,台军加上美日航母也难以抵挡。
然而,从伊以冲突和俄乌战争来看,这种说法有些想当然。以色列特拉维夫首次感受到加沙的威胁,伊朗发射了二百多枚导弹,直接瞄准特拉维夫。尽管这座城市灯火通明,市民们并未意识到即将遭受导弹攻击。经过五波导弹袭击,以色列损失了三条人命,另有约一百五十人受伤。虽然数百万人涌进了防空洞,伤亡数字依然令人意外。
最近伊朗和以色列互相攻击,显示“导弹决定论”并不成立。伊朗发射了大量导弹和无人机,但大多数被以色列及其盟友的防空系统拦截。少数几枚成功突破的导弹要么落空,要么只造成轻微伤害。以色列的重要军事基地和指挥部几乎未受影响。相比之下,以色列的反击则精准高效。F-35I隐身飞机直接飞入伊朗领空,打击纳坦兹核设施等核心目标。情报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十位关键人物被逐一清除。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