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零时古怪资讯网
提供最新的热点新闻资讯
首页 > 热点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请想象这样一幕:一只神秘巨兽静静潜伏在深海,它身躯庞大,身披钢铁外壳,携带着能让世界安静的力量。这个庞然大物就是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094型战略核潜艇。作为中国海军水下的“终极底牌”,近20年来中国从几乎完全受制于人的核技术到产业链全面自主,技术进步的速度令人咂舌。但潜艇上的“乌龟背”背后真的只是技术尴尬吗?中国核潜艇能否撑起民族安全的最后屏障?这些问题远比它复杂的钢铁外壳更令人琢磨。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中国自己的“深海巨无霸”终于服役了,本应是举国欢庆。可就在军迷们满怀期待时,094型核潜艇的“龟背”造型却成了网络上的头号笑柄。网友调侃这是核潜艇还是海底房车?其实大家吐槽的不只是外形,更多是背后的技术短板——海军一直在“拖后腿”。中国核潜艇多年来在五常里始终排“老五”,不光英法美俄轮流压着,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出港才几分钟,老美的声呐就能数清螺丝钉”。“龟背”就是一个鲜明的技术妥协:为装更大的“巨浪2”导弹牺牲了外观和静音能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能塞进大导弹才是好‘潜艇'”,网友一句话,精准暴击——实力和颜值到底该咋选?高高的“龟背”真的是中国核潜艇的保护色?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中国核电技术的突飞猛进堪称现实中的“逆袭剧”。还记得90年代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刚开建时,我们只能做外围包工头,核心设备都是外国人说了算。短短二十余年过去,局面彻底翻盘。2015年后,新一代核电机组在全国遍地开花,“钍堆”等新技术连内陆都能稳稳发电。到2016年,17项核心核电设备,中国人全部能造。特种泵、压力容器、主控系统、冷凝器都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重点是,核电产业链“上下游”全被国产集团承包,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一波技术大升级也让核潜艇有了底气。小时候看美国大片的水下大战,现在的中国潜艇也能叫板了。不过远远超过普通人感受的是,中国在核力、钢铁、新材料等领域的快进键直接带动了海军和整个高端制造业的全面升级。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外行觉得中国核潜艇“快追上世界”的时候,行内人却清晰地看到问题不小。首当其冲的就是静音技术。别看094能装上大导弹,老美、老俄的核潜艇是悄无声息藏在海底,等对手懵懂时发起致命一击。中国的核潜艇“噪声大”一直甩不掉。第一代被戏称为“水下搅拌机”,150分贝的响动,老美的监听网第一时间发现。换到094好一些,但还是120分贝(美俄上世纪70年代产品是95分贝),一港口潜艇出去,全球声呐都能“打卡签到”。别国核潜艇能在深海撞了都没察觉,中英法俄那起“水下追尾”都让人羡慕——暗示人家的潜艇有多“安静”。而中国094,“龟背”成因之一就是外形做不到最优,拖慢速度、制造噪音,鱼雷都能瞄得更准。再有就是空间和生活舒适度:1万吨排水量,内部空间捉襟见肘,官兵说自己像在“水下地铁”里轮班。12枚导弹理论上不少,但比美俄老牌核潜艇,数量和威慑力依然落后。每逢国际局势紧张、国人关心安全的时候,总会被拿出来反思:中国的水下“底牌”,真的能提现威慑力吗?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批评声最盛的时候,中国核工业突然上演了可以封神的反转大戏。20年里不仅把核电设备、关键系统、特殊钢材全部自主化,还完成了核潜艇最核心动力——反应堆的全面升级。别看094用的核反应堆只25兆瓦,下一代的综合电力系统、全电推进正加紧“上车”。噪声治理也不再“投降”:浮筏减震、消声瓦、自循环堆技术等一股脑创新。更厉害的是,无轴泵推、电磁推进等技术全面赶超,马伟明院士领衔科研团队干脆砍掉“振动源”,让未来核潜艇惊人的安静、迅速,腾出巨大空间,还能让官兵在水下也感受“头等舱”待遇。目前新型高强度钢体水下能扛800米深(比过往提升到400米),从此“深海黑洞”不是说说笑。现在国家队撸起袖子干,096、098型核潜艇有望比肩俄亥俄级,国内核反应堆动力总成可以选,空间舒适度、导弹数量、续航时间、潜深都在一项项升级。前文各种“短板”,如今都一项项追平甚至逆袭,世界水下“躺平”的日子要到头了。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一切看起来“高歌猛进”,然而事儿远没有表面那样简单。核心应用从“研制”到成熟“批量服役”还有不小距离。国产核心系统、自循环堆、无轴泵推技术能不能在复杂动荡的海底环境下长期可用?还需要大量实打实的考验。就像美国海军DDG-1000全电驱“砸手里头”,方向对了但复杂度高,一路小毛病、大难题少不了。再比如全电推进的管理、各种智能电子系统长期攻关,还有官兵实操训练配套,这些不是一句“技术突破”就能全解决。外加各国防控、反潜技术都在兵争暗斗,静音原本是“领先几代人”的看家本事,追上容易走在前面难。还有一点,某些国外关键设备材料依旧被卡脖子,国产替代方案虽然靠谱,实战标准和欧美初期用起来也会有“磨合期”。有人担心大跃进型的全面铺开会不会出现“安全盲区”,更有人吐槽:“新技术一来,世界安全格局会不会失衡?人类是不是又把命攥得更紧?”各方分歧并没减小,核潜艇的黑科技升级让和平和危机都“更近一步”,真要做到百分百安全,未来路上仍然挑战重重。

中国战略核潜艇“龟背”要消失了吗 技术进步与挑战并存

老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这二十年来,核工业和海军装备进步得确实让人下巴合不上,但每当看到一艘“龟背”核潜艇在新闻镜头前慢慢浮现,总有人跳出来说这就是中国梦的缩影。不得不说这么乐观还真让人心服口服。技术差距一夜抹平?核反应堆当作电饭锅用?潜水深度随便跳?不好意思,别把科研进步当作一口气吹到天上的牛皮,现实和理想中总是藏着细微的裂缝。批量装备能赶上不等于战场上能秒杀对手,落地工程里还有多少“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龟背”是辉煌起点,也别忘了它是在技术夹缝中诞生的无奈之选。人人都喜欢“超英赶美”的豪言却不常提起路上的坑和坎。技术进步值得点赞,但“韬光养晦”过头了可别让外人误会以为我们什么都能。未来还要更谨慎地走好每一步,这才是硬道理。

咱们都喜欢解气的大国重器,但中国核潜艇真能撑起“水下长城”的全部希望吗?“龟背”成了笑柄还是技术弯道超车的起点?赞美者说世界要变,担忧者担心安全失控,你觉得是突破极限好还是保持警惕更重要?欢迎在评论区开刚,“吹与黑”,中国新一代核潜艇你到底更服哪种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来源:诗酒年华末 编辑:张蕾 TT0001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