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警方已对模特被骗缅甸立案。广州一名23岁模特因前老板的“杂志拍摄邀约”被骗至缅甸,遭到非法拘禁。她从广州白云机场飞抵泰国廊曼机场后失联,六天后通过视频电话向家人求救,目前警方已在两地立案。这起事件不仅让人担忧受害者的安危,还暴露出熟人作案、跨国犯罪和救援困境等多重隐患。
事件中最令人警惕的是“熟人作案”。受害者弟弟曾与邀请人有过合作,因此放松了警惕,独自前往泰国。这种基于过往信任的骗局往往更具隐蔽性。骗子利用“工作机会”、“合作资源”等话术将受害者引入圈套,甚至可能提前设计行程细节,让受害者难以察觉异常。近年来,类似的熟人诈骗案例屡见不鲜,提醒我们在涉及跨国行程时务必多方核实信息,避免轻信口头承诺。
缅甸与泰国、中国边境地区的复杂治安环境成为不法分子的“灰色地带”。受害者抵达泰国后很快被转移至缅甸,这一过程可能涉及跨境犯罪团伙的协作。此前报道中,中缅边境的赌场绑架案常利用河道窄、监管难的特点,将受害者“偷渡”至缅甸,实施勒索或强迫劳动。此次模特事件同样反映出这一顽疾:一旦踏入国境线另一侧,受害者便陷入法律管辖的真空,救援难度倍增。这不仅需要国内警方加强跨境协作,更需公众警惕“出国工作”的潜在风险。
当前正值暑期,学生和求职者外出实习、工作的需求激增,诈骗分子趁机编织陷阱。广州模特案中的“杂志拍摄邀约”正是瞄准了自由职业者急于接单的心理。对此,公众需牢记几条“保命法则”:不轻信高薪、海外机会的口头承诺,要求对方提供正式合同与工作签证;行程全程与亲友保持联系,分享定位信息;察觉异常立即撤离,宁可信直觉也不存侥幸。暑期是诈骗高发期,防患未然才是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