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导弹再袭以色列效果如何 高超音速武器展现威力。2025年7月1日夜间,也门胡塞武装军方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声明,宣布使用“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对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发动袭击,并声称导弹成功命中目标,导致机场运转中断。同日,胡塞武装还动用无人机袭击了以色列特拉维夫、阿什凯隆和红海港口城市埃拉特三地。以色列国防军回应称拦截了一枚从也门发射的导弹,但未提及无人机和其他攻击的拦截结果。此次袭击是胡塞武装自2024年3月以来的第309次对以打击,其宣称行动将持续至以色列停止加沙侵略并解除封锁。
胡塞武装此次使用的“巴勒斯坦-2”型导弹,标志着其远程打击能力的质变。该导弹射程达2150公里,采用两级固体燃料结构和隐形技术,最高速度可达16马赫(约5.4公里/秒),具备高机动变轨能力。其核心技术优势在于飞行轨迹的不可预测性:与传统弹道导弹的抛物线轨道不同,高超音速导弹在大气层边缘以“乘波体”结构滑翔,通过多次变轨避开反导系统的测算。
以色列的防空系统虽被公认为全球最先进的多层防御体系,却在此次袭击中暴露致命短板。其拦截依赖“箭-3”高空系统、“大卫弹弓”中程系统及“铁穹”近程系统,但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高度恰处于反导盲区,且从被发现到命中仅60秒反应时间,远超以军雷达5秒的弹道测算极限。军事专家指出,2024年10月以来,胡塞武装多次用同类型导弹突破以防御,此次机场瘫痪进一步验证了其实战效能。
此次机场遇袭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以防空系统长期隐患的集中爆发。饱和攻击的威胁始终无解:2023年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中,20分钟内5000枚火箭弹的密集发射曾直接压垮“铁穹”。胡塞武装的战术升级更令问题复杂化——其同时动用导弹与无人机,形成高低空混合打击,迫使以军分散拦截资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