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特朗普的恐吓伎俩没意义 制裁大棒为何总落空!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时突然提出一个“最后通牒”:如果俄罗斯不在50天内停火,美国将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关税。随后,白宫官员急忙澄清,总统所说的“二级关税”实为二级制裁,目标直指中国和印度。
这并非特朗普首次对中印挥舞制裁大棒。三个月前,国会鹰派就曾提出过高达500%关税的提案。然而,就在威胁制裁的同时,特朗普团队正与两国进行关税谈判,这种政策上的矛盾令人困惑。
特朗普的威胁看似气势汹汹,但实际充满漏洞。他声称将对俄罗斯实施100%关税,但2024年美俄贸易额仅35亿美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正具有杀伤力的是针对购买俄油的中印等国加税。中国去年进口了1.08亿吨俄油,占俄海运原油的35%;印度则有40%的原油供应依赖俄罗斯。掐断这两大买家确实能打击俄财政,但美军库存连自己都不够用,五角大楼刚以库存不足为由暂停援乌爱国者导弹,特朗普却承诺给乌克兰17套爱国者系统——连美媒都直言这纯属“吹牛”。
更矛盾的是,若真对中印实施二级制裁,等于推翻特朗普自己推动的贸易谈判成果。俄媒调侃道:“这相当于特朗普亲手烧掉刚起草的协议”。这不是美国第一次玩能源制裁的游戏。2022年拜登政府试图切断俄能源收入,结果俄油气贸易规模与战前基本持平。伊朗被制裁数十年,依然通过灰色市场和亚洲伙伴维持着石油出口。全球能源市场像一块海绵,西方压得越狠,非西方市场的吸收力就越强。俄罗斯原油已通过土耳其、阿联酋等“中转站”形成成熟的灰色渠道。土耳其去年58%的精炼油来自俄罗斯,甚至可能转售欧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