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长期国债市场波动加剧,美国和欧洲债券价格双双承压,其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竟然来自大洋彼岸的日本。
7月16日,由于市场普遍担忧日本可能大幅增加国债发行量,引发投资者集体避险情绪,美国国债也遭受波及。当天,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个基点,升至4.42%,延续了自4月以来最长的一轮连续上涨趋势。与此同时,30年期美债收益率加速攀升,逼近5%,而与之对应的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已冲高至3%以上,距离5月创下的多年高位仅有一步之遥。
这轮抛售潮集中出现在长期债券市场。由于长期国债流动性相对较低、利率敏感度较高,在市场情绪波动中更容易成为“重灾区”。
日债波动外溢效应明显
荷兰合作银行策略师Lyn Graham-Taylor分析指出,正是由于对日本国债供应扩张的担忧,导致其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趋势明显,从而引发美国和德国等其他主要债市的收益率同步走高。简言之,日本国债市场的一丝风吹草动,正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引起了连锁反应。
事实上,日债价格的突然下挫在历史上并非首次出现,其对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力也早已有迹可循。日本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债市的任何剧烈波动都很容易成为国际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风向标。
此次市场神经之所以如此敏感,与日本国内即将到来的政治事件密切相关。7月20日,参议院选举即将举行,在此关键节点,执政党可能抛出加码财政刺激的政策以争取选票,这可能意味着政府债务将进一步膨胀。若兑现财政开支承诺,势必导致更多国债供应流入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