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乌态度反转有何原因 战略模糊背后的利益博弈!7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南草坪面对媒体提问时称:“乌克兰不应将莫斯科作为打击目标。”这一表态在全球战略观察家中引起广泛关注。此前有报道称,特朗普曾私下鼓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加大对俄罗斯本土的打击力度,并暗示可以攻击莫斯科。然而,现在他却突然改变立场,这引发了关于其真实意图的猜测。
特朗普的言论与《金融时报》和NBC之前的报道相矛盾。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在7月4日与泽连斯基通话中提到,如果美国提供远程武器,乌军是否有能力“打到莫斯科、圣彼得堡”,泽连斯基表示只要提供武器就能做到。白宫发言人否认了这些爆料,但特朗普本人的一句话却让官方说法变得尴尬,暴露出白宫与总统之间的信任裂痕。
特朗普的真实立场可能不仅仅是避免战争升级那么简单。他一方面强调“不站在任何人一边”,另一方面又威胁如果普京不在50天内接受停火协议,就对俄罗斯实施100%关税制裁,并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这种策略看似左右逢源,实际上是在操纵局势。
特朗普惯于一手鼓励对抗,一手高举和平旗帜。他在担任总统期间曾大谈“结束永远战争”,同时却加大对伊朗、朝鲜、委内瑞拉的极限施压。他的战略轨迹始终游走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既不给敌人喘息机会,也不真正把战局推向无法回头的深渊。这一次在俄乌问题上,他又采取了类似的操作模式:给足泽连斯基打气的暗示,却在关键时刻抽手,营造自己是唯一理性玩家的形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