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议院选举,成了执政联盟的灾难现场。石破茂领导的自民党及其盟友只拿下了39个席位,远低于过半的门槛,直接从主导力量跌落为少数派。选民用选票给了这位曾被誉为“政策专家”的首相一记重击。更令人不安的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趁势崛起,打着“日本优先”的旗号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青睐。各种迹象显示,主张强硬路线的高市早苗正快速逼近日本首相的位置。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绝非小事。
石破茂溃败的根源:一场“米价风暴”引发的政治崩塌
石破茂的下滑并非偶然。他的危机始于今年2月的“大米之乱”——大米价格突然飙升,民众为抢购粮食大排长龙,这在当代日本可谓极其罕见。政府虽承诺动用21吨国家储备米以平抑物价,但操作迟缓、落实不力,反而让囤积行为愈演愈烈。
更离谱的是,这批救市大米至今并未真正进入市场,反而被企业趁机囤积,等待新一轮涨价。农林水产大臣因处理失当辞职,小泉进次郎被临时推上火线,才稍稍稳定局势。但民心已去,石破茂的形象也随之崩塌。对一个民选政权而言,最不能犯的错,就是搞砸民众的餐桌。
要命的不只是米价,而是这场危机揭示了石破茂团队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严重缺位。他本被寄予厚望,以其“政策通”的形象赢得信任,但这次事件中却毫无章法、手足无措,令支持者失望透顶,也给了政敌趁机反扑的绝佳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