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无人机博弈再升级 空中对抗加剧!俄乌冲突持续近三年半,无人机的使用成为战争中最显著的技术转变之一。2025年7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创纪录规模的无人机与导弹袭击,标志着战争进入新阶段。据乌克兰空军数据,仅7月俄方就发射了超过6245架无人机,平均每天发射200架,远超此前水平,给乌克兰脆弱的防空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无人机,尤其是自杀式无人机,因其成本低、部署灵活而被俄军广泛采用。伊朗设计的“见证者-136”和俄罗斯自产的“天竺葵”系列已成为俄方打击乌克兰城市和基础设施的主要武器。尽管乌方声称拦截率接近九成,但在绝对数量面前,大规模集群空袭仍会造成破坏。美方机构警告,俄方的无人机产能正在扩张,未来可能每天发射数千架。
在防御方面,乌克兰尝试用成本更低的FPV(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反制。这类无人机小巧灵活、制造便宜,能拦截飞行慢、路径固定的自杀无人机。然而,近期战场上出现的喷气式动力无人机打破了这种平衡。它们速度快、飞行高度高,雷达参数甚至与巡航导弹相似,使乌方现有防空手段难以应对。专家指出,要有效拦截这类目标,必须依赖战斗机或高端防空系统,而这些系统成本高昂、数量有限。
乌克兰和西方国家也在不断寻找替代方案。美国援助的NASAMS防空系统通过改装空空导弹实现了地面部署;乌克兰则尝试将俄制“山毛榉”与北约导弹拼接制造所谓“缝合怪”防空系统。这种方式虽非理想,但反映出资源受限下的务实应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