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架被誉为“空中幽灵”的五代机F-35,在演习中被一架四代半战机“阵风”正面击败,这代表什么?是技术神话的破灭,还是战术局限的暴露?
这是空战理念从“单机优势”向“体系协同”转变的一个重大信号?
2025年6月,在北约组织的“大西洋三叉戟-25”联合演习中,一幕令人瞠目的空战模拟结果引发全球军事圈震动:法国空军的一架“阵风”战斗机,在近距格斗中“击落”了美军F-35A隐身战斗机。这并非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而是一次在可控环境中、模拟实战条件下的真实交手。
对于一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部署、号称“未来空战主宰”的F-35来说,这场“失手”显得格外刺眼。
更引人深思的是,这并非“阵风”首次挑战五代机成功。早在十多年前的阿联酋联合演习中,它就凭借卓越的机动性与电子战能力,在空战中压制过F-22“猛禽”战机。
这一连串硬碰硬的胜绩,让“阵风”成为全球唯一一款在演习中击败过F-22和F-35的非隐身战斗机。
在这场技术与战术的较量背后,更深层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空战是否正在进入一个以“体系先发”为核心的新阶段?
“阵风”的成功,并不全靠自身性能的“逆天”。
从外形上看,它依然保留着传统战斗机的轮廓,缺乏五代机标配的隐身涂层和内置弹舱,但也正因如此,它没有被“隐身”这个指标所束缚,反而在近距格斗中充分发挥了三角翼+鸭翼结构所带来的高超机动性。
加之法国空军持续投入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让“阵风”在“狗斗”中如鱼得水。
它凭借对雷达波的欺骗能力、主动干扰和电子屏蔽,在短兵相接时形成了对F-35传感器的一定压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