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那个夏天,戴维营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克林顿总统面对头戴黑白格头巾的阿拉法特,语气坚定地说:“你正在亲手葬送巴勒斯坦的未来!”
这句警告如今似乎成真。当年那份被媒体誉为“世纪和平方案”的文件,表面上是以色列史无前例的让步。巴拉克政府承诺归还约旦河西岸96%的土地,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甚至允许在东耶路撒冷建立首都。然而,当阿拉法特团队仔细研究细节时,发现这份协议充满陷阱。
以色列愿意交还的土地,大部分是寸草不生的荒漠,真正肥沃的农田、战略水源和交通要道仍由以方掌控。巴勒斯坦领土被切割成50多块“飞地”,每块之间隔着以色列定居点和军事检查站。从加沙到拉姆安拉不过百公里路程,却需要穿越七八个检查站,耗时漫长。
圣殿山的安排更是复杂。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人“管理”圣地日常事务,但主权归属以色列。这种安排如同让租客负责打扫房东的祖宅,房产证上却永远不可能出现租客的名字。阿拉法特那句“我们要的是整个蛋糕,不是上面的樱桃”的怒吼,至今回荡在中东政治史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