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访美没能“修改”韩美关税协议 遭遇美方冷遇。韩国总统李在明在飞往华盛顿的专机上,对随行记者表示,首尔难以接受美军“战略灵活性”的要求。这一表态直接针对美国试图将驻韩美军调往台海、南海等冲突地区的计划。他还强调,韩美贸易协议绝不轻易改变,关税问题需要重新协商。此时距离他与特朗普的首次会晤仅剩24小时。
李在明的表态并非突发奇想。就在前一天,他结束了对日本的访问,与首相石破茂达成多项合作共识,试图通过加强日韩联盟来提升对美谈判筹码。这一策略激怒了华盛顿。当他抵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迎接他的只有美国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名韩裔美军上校,整个过程显得冷清且寒暄不足10分钟。韩媒对此批评称这是史上最低规格接机,并将其解读为美方的刻意羞辱。
韩国军队指挥权问题自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一直存在。当时韩国将战时指挥权交给美军,1953年的《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更将这一安排制度化。尽管多位韩国总统曾尝试收回权力,但均未成功。卢武铉曾在2006年启动谈判,但因朝鲜威胁而受阻;文在寅虽在2020年终结《韩美导弹指南》,让韩国获得导弹研发自主权,却未能触及核心指挥权。这种依附关系使韩国付出沉重代价,驻韩美军最高指挥官可以直接指挥前线数十万韩军,总统反而成了摆设。
尹锡悦执政时期,韩国对美态度较为顺从,不仅升级萨德系统,还配合美国对中国进行芯片制裁,国防开支连年攀升,国家利益决策需先看华盛顿脸色。李在明的强硬表态选在一个微妙时刻,正值特朗普突然对韩国加征25%关税,打击汽车、半导体等核心出口产业。按常理韩国本应服软谈判,但李在明反手打出一张“主权牌”,在国安会议上将收回战时指挥权列为头等议程,并表示美国态度没那么消极。
他的底气来自三重算计:首先,特朗普政府正全力围堵中国,无暇与韩国纠缠军事细节;其次,李在明主动缓和半岛局势,降低朝韩边境扩音喇叭音量、重启金刚山旅游项目,朝鲜导弹试射频率骤降,美国“朝鲜威胁论”不攻自破;最后,民意成为坚实后盾,68%的韩国民众支持收回指挥权,年轻人街头高呼,“三星手机卖遍全球,打仗凭啥听美国指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