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惧怕中国纪念抗战胜利?从日本“抵制九三阅兵”看历史真相。当日本政府悄悄通过外交渠道呼吁各国抵制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时,这个看似反常的举动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一个自诩"和平国家"的政权,会对一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活动如此恐惧?8月26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直指要害——这根本不是对"反日宣传"的担忧,而是日本右翼势力长期逃避历史责任的又一次表演。
日本抵制九三阅兵的背后逻辑
日本外务省通过驻外使馆向多国施压,要求其"谨慎考虑"参加中国抗战纪念活动,理由是所谓"过度聚焦历史"。这种操作与日本近年来的行为模式高度一致:从参拜靖国神社到修改教科书,其本质都是试图改写二战历史叙事。郭嘉昆的回应点明关键:正确对待历史是日本与邻国交往的政治基础,而日方此举恰恰证明其仍未摆脱军国主义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特别强调中方活动"单方面主导历史叙事"。这种指控本身恰恰暴露其焦虑——当中国通过阅兵展示保卫和平的力量时,日本右翼担忧的是国际社会对侵略历史的集体记忆被重新唤醒。共同社披露的细节显示,日方施压对象包括曾遭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这种对受害者指手画脚的行为,彻底撕下了其"和平捍卫者"的伪装。
历史修正主义的"三副面孔"
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策略已形成系统化模式。在政治层面,首相及阁僚持续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今年8月15日仍有数名内阁成员前往。教育领域则通过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死亡人数标注为"有争议"。此次外交施压更暴露出其国际战略:不仅在国内淡化历史,还要阻止国际社会形成共同记忆。
这种历史修正主义有着明确目的。联合国宪章明确将二战成果作为国际秩序基石,而日本右翼试图通过解构集体记忆,为其"正常国家化"铺路。郭嘉昆的回应中特别强调"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正是点破这种战略的危险性——当侵略历史被模糊化,和平宪法第九条的存废就只剩时间问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