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清晨,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几乎同时放出消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牵头的小型代表团已连夜飞往华盛顿,准备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白宫隔壁的艾森豪威尔行政楼低调磋商。这次没有红地毯、没有联合声明的草稿,连媒体吹风会都省了,但“小圈子”里的人都知道,这可能是决定未来一年全球贸易走向的48小时。
特朗普手里到底还有多少牌可打?中方又凭什么在对方主场划出“卢特尼克不得入内”的红线?
今年4月2日特朗普把对华关税抬到145%之后,中国立刻把美输华商品关税提到125%,并首次把洛克希德·马丁列入稀土断供清单。5月12日内瓦会谈不欢而散,美国没拿到解除稀土管制的承诺,只换来90天关税休战延长。7月斯德哥尔摩密谈五小时,结果只是把“休战”再续90天。三次交手,美国都没占到便宜,于是这次干脆让中方踏进华盛顿——表面让步,实则“请君入瓮”,想把球踢给北京。
出发前,中方代表团通过《环球时报》放出口风:美国若不在半导体出口管制上松手,就别指望稀土出口恢复常态。更绝的是,中国商务部私下要求美方谈判名单里剔除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就是那个主张对中国所有高科技产品加税的强硬派。美国国务院最终妥协,只让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上桌,等于默认了“谁有资格跟我谈”的主动权易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