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几天内,国际舞台将出现两场重量级事件,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其一,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登场。
其二,8月31日至9月1日,今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天津召开,这将成为自2001年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表面上看,两件事似乎各自独立,但细究之下,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一、中美华盛顿谈判:美国想要什么?
这轮谈判的最大特点是地点和人员的变化。双方并没有选择在第三国见面,而是直接在华盛顿对话;出面磋商的,也不再是财政部长或副总理级别的人物,而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和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牵头。换句话说,这次会谈更像是一次“商对商”的谈判,而非夹杂过多政治战略元素的较量。
按照目前的迹象,美国的主要诉求仍然是传统的能源和农产品出口。特朗普政府一贯的逻辑就是:通过降低关税,换取对方加大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采购力度,同时增加投资,让部分产业链回流美国。这套模式此前已经在美欧、美韩谈判中出现过,现在不过是照搬到中美关系上。
如果回顾历史,2020年1月中美双方曾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然而,由于疫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该协议并未完全落地执行。如今若中国能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当年的承诺,既有助于缓解紧张关系,也能给特朗普本人以及其强硬团队提供一定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