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潜艇亚太首次联合巡逻 太平洋深处的军事协作新篇章。2025年8月27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新闻处宣布,俄罗斯海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柴油电力潜艇完成了两国历史上的首次联合巡逻任务。这一行动标志着俄中军事合作的重要突破,并反映了太平洋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
此次联合巡逻的准备始于一个月前。8月初,在日本海举行的“海上协作-2025”俄中联合军演为潜艇联合行动奠定了基础。演习期间,两国海军进行了编队协同、反潜演练等科目,并针对潜艇通信加密和航线协同进行了多次磨合,解决了技术障碍。
参与任务的两艘潜艇各具特色。俄罗斯派出的是“沃尔霍夫”号柴油电力潜艇,这艘“基洛”级改进型潜艇以静音性能优异、隐蔽性强而闻名,可执行多种任务。中国海军则派出了一艘配备最新AIP系统的潜艇,提升了水下续航能力,能在远离基地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隐蔽状态。
这两艘潜艇在日本海与中国东海的广阔海域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联合巡逻。期间,双方共享了水文数据和航道信息,并进行了多次战术协同演练,包括模拟联合反潜和对海上目标进行协同侦察。这种深度协作表明两国海军在水下作战领域的互信达到了新高度。
从地理角度看,巡逻区域的选择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日本海与中国东海是西太平洋的核心水域,既是国际航运的重要通道,也是多国利益交汇的敏感地带。俄中潜艇在此开展联合巡逻,展示了两国维护地区稳定的共同意愿,也向外界传递了深化海上安全合作的信号。
军事专家认为,柴油电力潜艇的联合巡逻更侧重于实战化能力的提升。此次任务中,两国潜艇在复杂海况下实现了航线同步、信息共享和战术协同,突破了语言壁垒和指挥体系差异,形成了初步的联合水下作战能力。
作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此次联合巡逻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05年首次“海上协作”军演以来,两国海军合作不断拓展,从单一演习科目向常态化联合行动演进。这种协作不仅增强了两国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也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全球海洋权益竞争日益激烈,俄中在海军领域的深度协作将成为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的重要因素。此次潜艇联合巡逻的成功完成,预示着未来太平洋深处将有更多军事协作的故事上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