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提出请求,九三之后希望中方回通电话 诚意何在?!如果一通电话迟迟没有回应,是信号不好,还是诚意不够?
2025年8月下旬,美国防长赫格塞思提出希望在“九三阅兵”之后与中国防长进行通话。然而,中方并未对此做出正面回应,仅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已读”。
这一沉默背后是否隐藏着中美关系的深层变化?美国为何在一系列激烈表态之后突然转向主动示好?赫格塞思的“电话请求”,究竟是战术试探还是一次真正的战略转弯?答案或许早已写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线上。
2025年6月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赫格塞思毫不掩饰地指责中国构成“真实且迫近的威胁”,并要求盟友提高军费以帮助美国维持稳定,还警告北京挑战美国将付出高昂代价。这番话在国际媒体中引发巨大回响,被解读为美国对华政策全面鹰派化的又一次升级。然而,仅仅数月后,他便希望与北京进行“坦诚对话”。
早在2025年4月,赫格塞思访问巴拿马时称“巴拿马运河正受到中国影响渗透”,甚至提出美国应重新掌握对运河的影响力,以遏制所谓的“中国扩张”。同月举行的中美洲安全会议上,他又将中资企业的常规经营活动描述为“安全挑战”,并将地区局势紧张的责任转嫁给中国。这些言行构成了赫格塞思上任以来在对华问题上的基本基调——高压、对抗、炒作。因此,当他突然提出希望通话时,外界普遍感到意外。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