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赴南海开展科研试验和训练 备战远海!9月10日下午,上海海事局发布航行交通管制通告,宣布长江口深水航道的进出口船舶将实施临时管控。清澜海事局也发出警告,9月9日至11日期间,南海部分水域禁止任何船舶驶入,原因是即将进行海上飞行试验。
熟悉福建舰动态的观察者注意到,这两处管制水域与福建舰当前泊位周边区域及可能的活动范围高度重合。这意味着,在经过三个多月的休整后,中国首艘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即将再次出海。自2024年5月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在一年内已完成8次试航任务。对比辽宁舰和山东舰在正式服役前分别进行了8到9次试航的情况,从试航次数上看,福建舰的进度已达到同类航母的交付标准。
福建舰的首次海试持续了8天,主要测试动力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而山东舰首次海试仅为6天,军事专家认为,这种时间差异源于福建舰搭载的新型装备更多,需要验证的系统复杂度更高。即便在初次海试中不直接测试电磁弹射器,相关的动力和电力设施调试也耗费了更多时间。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让福建舰具备特殊能力,可以弹射从大型预警机到小型无人机的各类机型,提升了航母的作战灵活性。战斗机通过弹射起飞能够满载燃料和弹药,直接提升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空警-600作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也需要依靠弹射系统才能实现舰上起降。
最近一次试航结束后,福建舰的保障体系出现明显变化。前八次试航中,为其提供燃油补给的都是民用油船。但半个月前,一艘海军637型加油船首次与福建舰对接,尽管舷号模糊,但船型特征与“北油637”“东油637”等同类型军用加油船完全一致。长期伴随辽宁舰海试的“郦道元”号综合保障舰已完成当前任务,提前向南航行。这种保障舰船的调动轨迹,在山东舰入列前的准备阶段也曾出现过。舰载机配套进度同样引人关注。在9月3日的阅兵式上,歼-15T、歼-15DT、歼-35和空警-600四款弹射型舰载机以现役装备身份集体亮相。其中,歼-15T适配电磁弹射系统,具备弹滑一体能力;歼-35作为新型隐身舰载战斗机,专门针对远海防卫任务设计;空警-600则能大幅提升航母编队的预警探测范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