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短命首相”难题:为何走马灯式换相成常态?!高市早苗刚上任不久,就面临一场政坛风暴。10月10日,公明党突然宣布退出与自民党长达26年的执政联盟,党首齐藤铁夫亲自将这一决定告知了高市。结果直接导致自民党在众参两院都不占多数,高市的首相之路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这次变故给日本政坛再添混乱。石破茂任职不到一年便辞职,日本迎来五年内的第四次“换相”。不少媒体感叹,日本可能再次回到“一年一相”的节奏。二战后的79年里,日本共出现36位首相,平均每人任期不到两年。除少数几位外,大部分首相的任期都很短,最短的仅54天。这种频繁更换首相的现象,让其他国家的元首感到惊讶。

频繁更换首相不仅因为个人喜好,而是制度设计的结果。日本实行议会内阁制,首相由国会选举产生,通常是掌握多数议席的党首担任。然而,首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受众议院选举、参议院选举和执政党党首选举的考验。一旦执政党在选举中失利或支持率下降,党内会迅速更换党首,首相也会被迫下台。

这意味着首相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支持率和党内博弈,很少有真正能安心施政的时间窗口。公明党的退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派系斗争和政治利益的结果。自民党内分成了多个派系,每个派系都有自己的领袖和立场。首相产生的过程变成了党内派阀之间的利益交换,谁也不可能一家独大。石破茂辞职时提到,是为了避免“在党内造成决定性分裂”。很多分析认为,他是被党内力量逼下台的。在这种环境下,首相往往只是台前代表,背后格局变化后很快会被替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