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拉盟友集体应对中国?中方回应 拉美不是谁的“后院”。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发表了一番言论,充满了焦虑和担忧。他指责中国在拉美地区进行“地缘政治扩张”,这让人想起19世纪美国提出的“门罗主义”——当时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不允许其他国家插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拉美国家早已独立自主,现代美国政客却仍旧停留在“牛仔时代”,总觉得其他国家与拉美的合作是在“抢地盘”。这一言论随即遭到中国驻美使馆的回应,强调拉美国家有权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并指出美国的霸权逻辑已经过时。这一交锋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讨论,也让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拉美地区正在发生的合作转变。

贝森特的发言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是“中国在拉美搞地缘政治扩张”,透露出美国对中国在拉美影响力扩展的恐惧。这种思维方式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门罗主义”,当时美国自视为拉美地区的主宰,不允许其他国家插足。然而,拉美早已成为独立的国家,美国政客却依然把它看作自己的“后院”,无视拉美国家的独立选择和发展需求。

以阿根廷为例,中国在当地投资建设了光伏电站和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改善了民生,而美国却一味指责中国通过债务陷阱进行“渗透”。这种逻辑难以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过去对拉美实施的紧缩政策曾导致无数家庭陷入困境,如今中国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却被美国视为威胁。显然,美国的“霸权视角”无法理解拉美国家的实际需求,它们渴望的是合作,而非被操控。

面对美国的指责,中国驻美使馆的回应直击要害:“拉美国家不是谁的‘后院’,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伙伴。”这一回答明确而有力,展示了拉美国家的独立立场。这些国家通过具体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选择:巴拿马与中国建交,主要是因为中国帮助他们完成了运河工程,使得货运效率大幅提升;萨尔瓦多接受中国投资,因为中国企业修建了水电站,改善了民众的用电情况;秘鲁的港口工人则表示,过去只能依赖美国来定价,现在中国的参与让他们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