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纽约活动中表示公司已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但背后原因远比这复杂。此次“退出”并非主动撤离,而是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层层加码的结果。

自2022年起,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被禁售,英伟达紧急推出符合管制要求的H20特供芯片。然而,2025年4月,美国政府突然无限期管制H20芯片出口,导致英伟达损失55亿美元前期投入,股价下跌7%,市值蒸发1800亿美元。截至三季度,H20芯片全年在中国市场未实现任何销售,其高端市场份额从95%跌至零。
值得注意的是,“退出”主要局限于高端AI芯片领域。在消费级显卡、汽车芯片等未受管制的板块,英伟达仍在正常运营。例如,2025年3月,英伟达与杉数科技等企业在cuOpt开源生态合作方面达成协议。
英伟达的困境反映了中美科技博弈的现状。黄仁勋三个月内两度访华,显示出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2024年,英伟达在中国的营收达到1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占全球份额近三成。但美国政府的管制逻辑不断强化,从“限制先进技术外流”到“全面封锁算力供给”,政策红线持续收缩,甚至波及已合规的产品。这种“一刀切”式管制引发企业强烈反弹。黄仁勋直言:“伤害中国的事往往更严重伤害美国”,因为全球半数AI专家来自中国,技术隔离最终会拖慢全人类进展。
英伟达一方面持续游说美国政府,强调“500亿美元中国商机”对美国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加速技术适配,试图将Blackwell新芯片纳入出口许可范围,但截至目前尚未取得突破。
英伟达的缺位正在催生市场重构。中国本土企业迅速填补空白。在AI芯片领域,华为昇腾910B和壁仞BR100性能已接近H100水平,2025年市占率合计突破40%。基础软件层面,杉数科技COPT求解器与英伟达GPU的协同技术证明中国企业已深度嵌入其全球生态,这种合作因不涉及高端算力未受管制影响。国际竞争对手也采取行动,AMD的MI300芯片通过新加坡转口渠道悄悄进入中国市场,抢占约15%份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