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要去马来西亚谈判的消息一出,外界认为这颇有看点。几天前他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强硬表态,称如果中国不购买大豆、不停止芬太尼流入、不合作稀土问题,11月1日他将把关税从55%提高到155%。但不久后他又开始谈“协调”和“互惠”,暗示可能降低对华关税。这种变化可以被视为一种妥协,尽管嘴上仍要保持强硬。

中美即将进行第五次谈判,特朗普此举并非为了推进全球贸易,而是为了保住选票。美国豆农是他的基本盘,自九月份以来,中国停止从美国进口大豆,转而向巴西和阿根廷采购。美国农民因此面临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各州的支持者也受到影响。特朗普必须想办法让中国重新购买大豆。

贝森特这一周将飞往马来西亚与中国代表会面,重点讨论大豆和稀土问题。这两个词背后不仅仅是经贸问题,更是战略博弈。中国控制着稀土出口,国庆之后进一步收紧了监管,增加了长臂管辖条款。这意味着欧美高端半导体产业都得依赖中国。如果中国真的限制稀土出口,全球高科技产业链都将受到影响。

特朗普虽然喊着“脱钩”,但心里明白这不可能实现。中国拥有联合国所有产业门类,即使俄罗斯多年制裁也没有倒下,中国更不会。上半年中美短暂“脱钩”一个多月,最终还是美方让步。这次谈判他改变了策略,先软后硬,边谈边吓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