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0月的东盟峰会上,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试图通过扮演“受害者”角色,细数中国的所谓“罪状”,期望得到东盟伙伴的支持和美国的撑腰。然而,他的演讲只换来全场沉默,东盟领导人要么低头摆弄文件,要么望向别处。更讽刺的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只是口头敷衍,而特朗普正忙于与马来西亚讨论关税协议。这一幕成为菲律宾外交失败的缩影。

菲律宾前内阁部长在《马尼拉时报》上哀叹,东盟无人支持菲律宾,全世界也没人同情。曾经幻想“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菲律宾战略,在现实中碰得头破血流。自2023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激进策略与东盟整体步调不一致。当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强调域外势力不应插手南海问题,泰国呼吁有原则但不选边站的立场时,菲律宾却反其道而行,主动邀请更多外部势力介入。
东盟国家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态度。越南总理范明政、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等领导人在会后均避开南海话题,转而强调地区团结与发展。由于分歧太大,本次峰会甚至无法发布领导人联合声明,只能以主席声明草草收场。一位东盟外交官私下直言,菲律宾把东盟当工具,现在东盟自然不会惯着它。
菲律宾以为美国是其坚强后盾,但现实给了马科斯政府一记响亮耳光。2025年7月,马科斯亲赴白宫“讨赏”,期望用南海挑衅的“功劳簿”换取贸易优惠。结果美国只给出19%的关税条件,仅比越南低1个百分点,却要求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军事承诺更是空中楼阁。菲律宾最大的军舰吨位不足3000吨,导弹射程仅20公里,而中国一艘055型驱逐舰就具备压制菲律宾整个海军的实力。美国国务院前法律顾问索费尔坦言,“南海仲裁案”事关主权争端,这个案件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立案,美国自身也一贯拒绝同类仲裁。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前官员抱怨,美国军演后留下的只有废弃靶船和未付的账单。这种不对称关系让菲律宾民众意识到“当枪使”的代价远高于收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