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美国先扛不住了 特朗普主动提到对华降税 选举压力下的妥协!当中美贸易谈判的钟摆再次摆向“缓和”一侧时,特朗普突然在公开场合提及对华降税的可能性,并将“打击芬太尼”作为条件。这一表态恰好出现在中美谈判团队于吉隆坡达成初步协议之后,时间点耐人寻味。是策略上的松动,还是选举压力下的妥协?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终于扛不住了?
就在10月29日,一则来自彭博社的报道打破了外界对中美陷入僵局的担忧。特朗普罕见地表现出对中国的“信心”,称中方将与美方合作打击芬太尼问题,并暗示此举可能促成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下调。尽管他没有透露具体合作机制,但这种姿态在过去几年中并不多见。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特朗普为自己找下坡路——一个能在不伤面子的前提下缓解经济压力的台阶。

这场关乎全球经济温度的谈判其实早在吉隆坡悄然开启。选址马来西亚并非偶然。作为一个在地缘政治上保持中立的东南亚国家,吉隆坡没有华盛顿的政治喧嚣,也没有北京的对外表态负担,更适合进行实质性谈判。最终达成的初步框架协议虽然内容尚未完全公开,但足以令市场松一口气。特别是在中美元首会晤前夕,这份协议像是一封递出橄榄枝的信号,为下一阶段的高层对话铺路。

芬太尼的突然“走红”并不突然。在美国国内,这种强效合成类鸦片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危机的代名词。特朗普把责任甩给中国,试图通过“外因论”转移国内矛盾。这种做法看似老套,却屡试不爽,因为它符合“强硬对华”的选举叙事。然而,芬太尼问题的实质根源在于美国自己监管体系的漏洞、医药资本的纵容以及毒品文化的泛滥。

特朗普高调炒作芬太尼,是在为自己的“对华降税”找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中方回应一如既往地稳重而有节奏,在芬太尼问题上早已加强对前体化学品的出口监管,并与多国展开执法合作。但中方也明确反对将其作为政治工具,尤其不接受单方面指责。这一次,中方并未在公开场合渲染“谁让步了”,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合作机制建设。如果未来能构建起信息共享、联合打击网络贩运的执法通道,反而可能从一个孤立议题切入,为中美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