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餐饮行业而言,食品安全始终是悬在其品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连锁餐饮品牌“熊大爷”通过一系列自查行动,全方位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作为中国企业星级品牌认证的 "四星品牌",“熊大爷”开展门店自查活动,并非特殊时期的应付之举,而是常态性监督的延续。2024年,“熊大爷”门店自查覆盖率达到100%,新店更是每周都需进行自查。
(熊大爷门店空间展示)
建立全方位自查体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门店自查行动,是“熊大爷”食品安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从人员管理、设施设备、原材料等多个维度,“熊大爷”组建稽查组,对所有门店进行全面排查,并推行评分制度。月度评分不达要求的门店,后续将开展不少于3次/月的检查活动。
(稽核人员不定时到店抽查、记录)
在人员健康管理上,“熊大爷”要求员工持有效健康证上岗,并每日核对人数与健康证匹配情况。若有员工生病影响食物卫生的,将被要求调岗或不上岗,避免食物污染。若外来人员进入门店操作间(含生包区、后厨、冷库等相关工作区域),需整好仪容,持有效证件并登记。
“熊大爷”对设施设备的检查同样细致入微。在菜品烹制过程中必须启用抽油烟机,烟罩需保持清洁卫生,并保留完整的清洁记录。对于燃气、用电等设备,需定期检查,避免安全隐患。重点设备如洗碗机、运水烟罩、冰箱、炉具等,须按使用要求进行操作。而洗手消毒设施的维护也不可忽视,防止交叉污染。
(稽核人员监测配餐佐料新鲜度)
原材料方面,稽查组需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索证制度(拥有原材料检测证明),采购合格证每日公示情况,并抽检至少5天的进货台账。在稽查组检查之外,门店店长每天的检查工作也不少,包括农残检测、洗涤剂/消毒剂专人专区管理等。
储存管理规范也不可忽视。货物摆放需分类、整齐,按照定位贴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如原料储存要遵守隔墙离地15cm的标准。冷冻、冷藏柜则要满足温度达标、标识清晰,生熟分开存放,半成品或成品封装时张贴有效期。
此外,“熊大爷”严禁不合格食材进入加工环节,肉类、蔬菜、砧板分开使用,成品/半成品、原料也要分开存放。同时,门店所有产品都需留样,每种样品不少于120g,且需冷藏48小时。
(稽核人员检查门店虫害消杀执行状况)
在卫生检查和就餐环境方面,“熊大爷”主要针对门店餐具清洁、环境整洁、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在就餐区规范上,“熊大爷”要求菜品明码标价,调料台合理配置,微波炉清洁可用。当客户投诉时,需有专人受理且受理率100%。另外,服务人员需统一着装、注重个人形象与卫生。
“每次来到熊大爷,第一感觉就是干净又明亮。看到厨房里员工统一的穿戴,食材检测报告也清楚地展示着,就觉得特别安心。”家住苏州市吴中区的李阿姨兴奋说道。
积极履行品牌责任,打造行业更高安全标准
(熊大爷空间展示)
通过门店自查行动,“熊大爷”不仅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的承诺,也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体验。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美食,既是“熊大爷”精神内核的集中展示,也是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体现。
通过门店自查活动和一系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熊大爷”不仅守护了消费者的“舌尖安全”,也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消费者的信任。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无需担忧食品安全问题,这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赖感。
自2019年创立以来,“熊大爷”便在全国市场“攻城略地”,目前其门店数量已超过1000家。未来三年,“熊大爷”将继续成长,计划门店突破3000家,并将布局海外市场。能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认可,当然离不开美味的食品,但更重要的是“熊大爷”对食品安全的极度重视和持续行动。
在未来的发展中,熊大爷将继续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在食材、运输、管理等方面继续强化安全框架,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饮食,引领行业向着更高的安全标准迈进。“熊大爷”正以实际行动,撬动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在守护“舌尖安全”的过程中,为每位消费者带来安心与幸福的味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