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南方地区。狂风暴雨中,一处输电线路因雷击突发故障,导致周边多个社区陷入停电状态。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电力抢修人员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故障定位与抢修调度,2小时内恢复了供电。这一高效响应的背后,正是电力工程技术专家王振南研发的“大数据下的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故障抢修系统”在发挥作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城市电力安全筑起“智慧屏障”,更推动着整个电力工程行业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纪元。
智慧抢修: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的变革
在传统电力系统中,故障抢修往往依赖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一旦电网出现故障,抢修人员需要逐段排查线路,耗时耗力且效率低下。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或复杂故障场景中,人工抢修的局限性愈发凸显。而王振南研发的“大数据下的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故障抢修系统”,则通过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故障处理的“智能化革命”。
这套系统犹如电力网络的“神经系统”。它整合了全市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历史故障记录、气象信息等多维度数据,构建起动态监测模型。当故障发生时,系统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故障定位,并自动生成最优抢修方案。同时,系统还能结合交通路况、物资储备等实时信息,智能调度最近的抢修队伍和物资,实现“故障点—抢修资源”的最优匹配。
在暴雨停电事件中,系统第一时间捕捉到电流异常波动信号,迅速锁定故障线路,并精准定位故障点位于郊外一处电缆井内。基于历史数据与算法模拟,系统预判该故障为雷击导致的绝缘子损坏,随即自动生成“无人机巡检+机器人修复”的抢修方案,并同步调度3公里外的抢修班组携带特定备件出发。抢修人员抵达现场后,通过系统提供的三维故障模型与操作指引,仅用1小时便完成修复工作。
技术突破:电力工程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作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王振南深知传统抢修模式的痛点。他积极投身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项目初期,他面临海量数据处理、故障模型构建、多源信息协同等重重技术壁垒。王振南创新性地将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与电力工程专业知识结合,逐步攻克难关。
“电力系统就像一座精密运转的机器,而数据就是它的‘血液’。”王振南介绍,系统核心在于构建了包含2亿条历史故障数据、上万个传感器实时数据、上千种故障模型的“电力知识图谱”。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系统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识别出微弱故障前兆信号,实现故障预测与预警。例如,在暴雨来临前,系统便根据气象数据和线路负荷情况,提前向运维人员推送高风险区域清单,指导开展预防性巡检。
此外,系统还开发了“数字孪生”功能,将实际电网与虚拟模型实时同步。当真实电网出现故障时,数字孪生系统可模拟不同抢修方案的效果,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路径。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抢修效率平均提升70%,故障处理时间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3。
行业革新:重构电力工程的价值链条
王振南的研发成果,正在重塑整个电力工程行业的生态。一方面,智能抢修系统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与运维成本。据不完全统计,应用该系统后,供电公司年度抢修人力投入平均减少40%,故障导致的停电损失同比下降60%。另一方面,系统推动电力行业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运维”。通过故障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电力企业可针对性开展设备升级与线路改造,有效预防重大故障的发生。
中国电力工程学会专家指出,王振南的系统实现了“电力工程+大数据+AI”的深度跨界融合,填补了国内智能电网抢修领域的空白。其技术路径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将加速推动电网智能化改造进程。目前,该系统已在多个省份试点应用,并计划于明年纳入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标准体系。
人物素描:创新者的坚守与情怀
从一名普通电力技术员成长为行业技术领航者,王振南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他坦言,研发过程中最艰难的时刻是数据模型构建初期,他曾陷入数据“噪音”干扰与算法精度不足的困境。“但每当想到系统能多快一秒恢复供电,减少用户的停电损失,就感到必须坚持下去。”正是这种使命感,驱使他完成上千次算法优化与实地测试。
在行业同仁眼中,王振南不仅是技术专家,更是“跨界融合”的践行者。他坚持“技术落地”的研发理念,多次深入一线与抢修人员交流,将实际需求转化为技术迭代方向。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研发模式,使得系统真正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
展望未来:智能电网照亮能源新时代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智能电网技术将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王振南表示,团队正着手开发下一代系统,将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能源数据的安全共享,并融合物联网技术打造“泛在电力物联网”,进一步拓展系统在分布式能源管理、需求侧响应等领域的应用。
可以预见,在王振南等创新者的推动下,智能电网将构建起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能源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力”。而这份动力,正始于那些风雨中快速亮起的灯火,始于工程师们对技术的执着与对民生的关怀。(记者:孙正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