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营收占GDP比重居各行业之首
关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昨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继续召开,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4060亿元,同比增长8.3%;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发布实施,即将在13家委办局和各区开展试点工作。
首席数据官制度即将开展试点工作
《报告》提到,2023年1月召开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议案15件,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卡脖子”技术破解、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
代表们关心的问题进展如何?《报告》给出一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标杆城市建设年度工作要点所明确的九大类131项细分任务已完成105项,完成率80.15%。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4060亿元,同比增长 8.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4.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8226.7亿元,增长10.6%。
今年是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第一年,《条例》细化的49项任务中,包括“自动驾驶全场景运营试验示范”“丰富数字人民币的应用试点场景和产业生态”在内的40项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首席数据官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发布实施,即将在13家委办局和各区开展试点工作。
近3年数字经济企业增3万余家
本市数字经济正式“亮家底”。《报告》提到,基础设施层面,本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优势持续巩固。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0.4万个,当年新建2.7万个,实现五环内全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和典型场景精准覆盖;累计千兆固网用户达到200.7万户,当年新增66.3万户。
数字产业化层面,本市近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共计3万余家,年均新设1万家,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超8000家。前三季度,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速16.6%,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及增速位居各行业之首。产业数字化层面,新增42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升级,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支持500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和转型。智慧城市建设纵深发展。“一网通办”实现市区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电子印章应用率达100%。
适度超前布局标杆基础设施建设
《报告》画出下一步“路线图”。其中包括,本市将以新型标杆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打造数字城市坚实底座。适度超前布局标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5G覆盖范围,开启万兆光纤网络及5.5G 的试点建设。按照全局统筹、优势互补的策略,形成京津冀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打造以智能算力为主、通用算力和超级算力多元协同的“一廊四极”首都地区算力供给体系,较好地满足本市日益增长的数字经济算力需求。
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通过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撬动,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等。 本组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建议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
会上,市人大财经委员会提出六方面建议。一是要加快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包括研究制定本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新体系建设。
二是培育要素市场,释放数据红利。包括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及时制定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以“开放是常态、不开放是例外”为原则,尽快出台本市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三是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包括力争在核心芯片、关键元器件研发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展现首都担当。
四是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包括在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
五是增强城市智慧治理效能。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虚拟博物馆,实现优质资源放大利用、共享复用。
六是提高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保障水平。包括创新监管模式,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信用体系,运用多源数据为市场主体精准“画像”,强化风险研判与预测预警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 数字经济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