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的惩罚性关税,一纸议案悬在中印头顶。是惩罚,还是交易?是威慑,还是博弈?这场看似针对能源的风暴,实则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谋划。
当特朗普点头、林赛·格雷厄姆挥刀时,中印的不同回应揭示出两个大国在风暴面前截然不同的底气与格局。
2025年7月初,美国国会山上一份重磅议案悄然掀起外交巨浪。牵头者是鹰派代表林赛·格雷厄姆,议案内容简单粗暴:对那些仍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铀的国家征收高达500%的二级惩罚性关税。矛头直指中国与印度。
这背后是美国共和党在2024年大选中大获全胜的余波,也是特朗普重返舞台的开场锣鼓。格雷厄姆坦言,这项法案的目的不是立即对中印动手,而是要为特朗普“造一把尚未拥有的刀”,让它悬在对手头顶,必要时再落下。
这不是立法,这是布局;不是制裁,这是牌桌上的筹码。中国对此一清二楚。面对这场赤裸裸的威胁,中国没有妥协、没有退缩,更没有“去说明”。外交部的回应掷地有声,明确指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与长臂管辖”,强调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市场规律与主权平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