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杀回马枪究竟有什么意图 双重标准暴露矛盾本质!法国政客的言论令人惊讶。刚与中国外长结束“亲切会谈”,就迅速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究竟意味着什么?欧盟的贸易政策是否已经完全受到美国的影响?
7月5日,法国财政部长隆巴尔在巴黎一场经济论坛上表示,中国制造正在“威胁”欧洲工业安全,声称中国在全球多个领域的市场份额过高,欧洲必须筑起更高的贸易壁垒。就在前一天,法国工业部长费拉奇也表达了类似观点,称欧盟必须采取“坚决措施”防止中国产品“倾销”。这两位部长的表态几乎一致,显然是有预谋的协同行动。
讽刺的是,王毅外长的专机还没落地回国,法国就开始了这场针对中国的“表演”。这种前后不一的外交姿态,充分暴露了欧盟对华政策的矛盾本质。欧盟一方面想从中国市场获利,另一方面又竭力阻止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市场。数据显示,中法双边贸易额在2023年达到78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法国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法国官员对此只字不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未无动于衷。7月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对等限制措施,这是对欧盟6月20日出台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政策的直接回应。欧盟的《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业参与超过500万欧元的医疗器械采购项目,而中方的反制措施则针对同类产品,展示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