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争持续了一年多,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中东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战火延绵的背景下,中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制约,但也在新的外交努力下显现出改善的迹象。
中以关系的转折与缓和
随着中国新任驻以色列大使肖军正履新,北京对中东局势的表态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对哈马斯行动的批评力度加大,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措辞有所缓和,这使部分以色列舆论对中国的态度出现转变。以色列社会原本对中方在中东的立场存在疑虑,但近期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在立场上表现得更为平衡。
在此背景下,肖大使通过以色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媒体,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并对中以合作提出展望。大使指出,中国与以色列在经济领域存在天然的互补性:以色列是世界公认的创新中心,而中国是制造业强国,拥有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如果两国能够建立起“以色列研发+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合作模式,将不仅有利于双边关系,也能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使馆推动合作的积极信号
从上任到如今不过数月,肖大使已展现出对中以关系全局的深入理解。他强调要推动经贸合作、促进务实交流,并与以色列外长举行了正式会晤。这种积极互动不仅传递出双方维护关系稳定的共识,也让不少以色列友人对肖大使评价颇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