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选择打击目标往往决定战局走向。对于乌克兰而言,面对俄罗斯这个在规模和技术上都远超自己的对手,正面硬碰硬几乎没有胜算。于是,乌克兰逐渐形成了一套“打蛇打七寸”的打法——专挑能源与关键基础设施下手。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日当天,就发生了两起极具象征意义的袭击事件。
一、核电站惊魂:挑动俄罗斯敏感神经
根据俄媒报道,乌军一架无人机飞抵俄乌边境附近的一座核电站。虽然无人机被击落,但残骸恰好落在核电站反应堆区域,导致一个机组停机,核电站整体发电量骤降一半。所幸另一个机组未受影响,算是虚惊一场。
乌方对此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保持沉默的背后,其实传递了危险信号:核电站这种高敏感目标一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俄方随即对空气展开放射性检测,所幸结果正常。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紧急表态,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袭击核设施。这次事件虽然没有酿成灾难,却让人们看到了战争可能触碰的底线。
二、港口燃烧:能源要道成首选打击目标
就在同一天,俄罗斯波罗的海最大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港口之一也遭到乌克兰无人机袭击。无人机直扑燃料罐,引发大火和滚滚黑烟。这一港口是俄罗斯对外能源运输的重要枢纽,被击中无疑会对俄能源出口产生连锁冲击。
类似的袭击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一周前,乌军无人机就曾打击俄罗斯通往匈牙利的输油管道,导致输油中断。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因此公开抱怨,甚至越过欧洲盟友,直接向特朗普写信诉苦,指责乌克兰“太不讲规矩”。特朗普也曾回信表达愤怒,但在关键谈判时刻,美国显然并不愿放任乌克兰用美制导弹去挑衅俄罗斯,以免影响与普京的接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