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圣保罗,当地学者马蒂亚斯·斯佩克托撰文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宣布对印度和巴西两大新兴经济体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这不仅仅是单纯的贸易措施,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政治胁迫。美国要求印度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同时要求巴西政府撤销对前总统博索纳罗的指控,显然是企图通过经济压力塑造对他有利的外交和内政局面。
然而,与日韩和欧洲一些国家往往选择妥协不同,印度与巴西却表现出强硬姿态,并未因关税压力而退让。它们采取的办法,是政治学界常称的“战略对冲”——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尽可能拓展多重合作渠道,降低对任何单一大国的依赖,从而保持回旋余地。
战略对冲的逻辑类似于投资者分散资产风险。对于国家而言,就是在外交与经济关系上广泛布局,避免把命运寄托于某一个大国身上。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给自足,而是让自己始终有替代方案,从而避免在大国博弈中成为“待宰羔羊”。
上世纪90年代,美国沉醉于单极霸权的“黄金年代”时,巴西和印度已因对美国实力的天然警惕而悄然布局替代网络。它们看在眼里的,是美国经常对自己不利的问题避而不谈,却在涉及国际规则时坚持“我定规则,你们遵从”。这种选择性解释的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让新兴国家深知:再友善的霸权者也可能滥用权力,因此不能完全依赖美国。
如今,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巴西与印度的谨慎布局反倒成为抵御压力的底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