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的夜空在一夜之间被832次爆炸照亮。火光中,政府大楼燃烧,第聂伯罗的机场化为废墟,铁路桥被切断,电厂、工厂、仓库和兵营接连中招,就连飞行员宿舍都未能幸免。俄罗斯这一次,不再是单纯的“进攻”,而是赤裸裸的“拆家”。
过去人们常说俄军打法沉闷,推进缓慢、损失不小。但现在完全变了。俄军明显调整了战略,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撕开乌克兰的防线——数量压制。
这一夜之后,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几乎名存实亡。雷达屏幕上目标密密麻麻,不是零散的突袭,而是饱和式、多波次、全境覆盖的打击。就算再先进的防空系统,也难以在同一时间拦截800个目标。
更棘手的是,俄军似乎已经彻底摸清了乌克兰的防空节奏:什么时候补给、什么时候更换导弹、哪些节点存在空窗。每一次轰炸都精准踩点——电厂修好一天,第二天就再炸,铁路桥刚补上,又立刻被摧毁。乌克兰拼命修复,但始终落在俄军的节奏之后。
于是问题变得清晰:乌克兰现在最缺的,不是武器,而是时间。
在西方,媒体高调讨论各种“保护乌克兰”的方案。据《金融时报》报道,欧洲甚至提出“用航母保护乌克兰领空”,实现所谓的“实际停火”。听上去气势汹汹,实则如同用花瓶去挡子弹。
航母能防无人机吗?能拦截弹道导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西方的这些设想,本质上不过是政治表演,目的是安抚乌克兰社会的焦虑。可乌克兰真正需要的,是防空系统、是炮弹、是电力和过冬的燃料,而不是漂浮在海上的航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