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过去一周多的时间里,中美经贸博弈经历了剧烈波动。特朗普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00%的惩罚性关税,随后美国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副总统万斯相继释放缓和信号,甚至特朗普本人也放低了调门。

这种“先硬后软”的态度变化说明,中方的任何主动出击都不是为了刺激两国经贸博弈态势恶化,而是为了“以打促和”,让双方谈判重回正轨。从中方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转圜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中国接连出台反制措施,对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进行新的出口管制。根据彭博社的数据,中国拥有全球70%的稀土开采、90%的冶炼分离以及93%的稀土磁体制造产能。新规不仅扩大了稀土相关物项和技术出口的管控范围,还对经由第三方绕过管制的漏洞和敏感用途流向进行了严格管控,精准打击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软肋。

二是面对强有力的稀土反制,特朗普的第一反应是用加征100%的关税遏制相威胁,中国则还之以强硬表态,誓言“必将坚决采取相应措施”。特朗普的关税遏制没有吓到中国人,却先击垮了美国国内市场的前景预期。10月11日,美股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单日下跌逾2%,创下自4月以来最大跌幅。华尔街的强烈反应加上供应链断裂的现实压力,使美国政坛内部开始反思。因此,过去一周时间里,美国财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副总统万斯,甚至特朗普本人都迅速调整姿态,纷纷表示无意兑现关税威胁,愿与中方达成协议,平息紧张局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