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金鸡啼晓,唱响中国电影光明未来!《中国电影报道》特别策划“提名者说”系列访谈,见证提名者荣耀时刻与创作心声,洞察中国电影人时代精神与创新勇气,向每一位为光影奉献热爱与汗水的电影人致敬。金鸡之翼,破晓之光;听,提名者说,一起跨越中国电影120年璀璨历程,奔涌光影未来无限可能。

本期节目专访的是演员宋晓英,她凭借《我和我母亲的疼痛》获得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在宋晓英52年的电影生涯中,塑造了很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对她来说,每一个人物都是通过时刻对生活的观察得来的。

本次提名已经是宋晓英第六次提名金鸡奖,她坦言激动少了一些,开怀与高兴多了一些,能获得六次提名都很不容易。






宋晓英第一次提名金鸡奖是影片《十六号病房》,并荣获最佳女配角奖。她回忆,当时身体不好,本来婉拒出席,后来厂长找到她说,这不是个人的荣誉,是全组人的荣誉。“因为那个时候年轻,对这个奖项和未来事业的发展,还没有构成一个深刻的认识。”

带着懵懂的心情,宋晓英捧起第一座金鸡奖杯。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能够获此荣誉,其实得益于她此前的另一次拍摄经历。也正是这部电影影响了她在《十六号病房》中的表演理念。
《夕照街》是宋晓英拍的第一部电影,当时是实景拍摄,她一下就找到了表演的感觉。之后拍摄《十六号病房》,她开始形成了生活化、减少痕迹去塑造人物的表演风格。

谈到把握《我和我母亲的疼痛》中母亲这个人物的难度,宋晓英认为这在于母亲病情的变化和女儿情感的变化。开始她是很强硬的母亲,有话直说,不管别人的感受,最后跟女儿妥协。思考到在生病期间,怎么和自己的病做斗争,和家人做最后的融合,她认为这个戏是很温馨的现实主义电影。
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她曾在医院里照顾了一年自己的先生,看到了许多病人,也看到了医生的工作状态。

宋晓英说:“在生活当中就是把这些都积累起来,把路上见到的东西都记住,在生活中去丰富自己的表演素质,装进自己的记忆仓库,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观察生活。”
谈及未来想饰演的角色,宋晓英说想尝试黄昏恋题材,想演更多积极向上的电影,“我不愿意演病号了,我想演快乐的阳光的老人。”
[1905电影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与我们联系。
零时古怪 - 中国第一时事资讯综合门户